新闻中心>新闻详情

智慧城市:新基建的终局发展趋势

2020-05-25 来源:巨盛云

随着政策的逐步加码,以 5G、云计算、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有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,也肩负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。而作为服务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,新基建还与各地持续发力的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。

相信随着新基建的逐步完善,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也将先后落地,众多深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科技企业也将抢占产品升级的优先权。

新基建将让智慧城市崛起

“新基建”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。

在今年 3 月 4 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并强调,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、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,加快 5G 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。至此,“新基建”的提法开始受到各方瞩目。

随后,研究机构、分析人士和媒体纷纷给出新基建的解读方向。直至 4 月 20 日,国家发改委首次从官方角度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基本范围:一是通信、新技术、算力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,二是支持传统基建转型的融合基础设施,三是服务于科学、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创新基础设施。

从上述官方给定范围不难看出,新基建即是以 5G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为核心、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。在国际经济深度调整、互联网快速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,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促进经济触底回稳的重要手段,也是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准备。

而从长期意义来看,新基建将显著提升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运营效率,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群建设。

根据《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》,智慧城市产业可分为:感知物联层、网络通信层、计算存储层、数据与服务融合层,以及智慧应用层。由此来看,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。所以从本质上来说,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,就是新基建中的数字经济。

各界解读新基建之于智慧城市的作用

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:

目前来看,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、融合基础设施、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。从融合基础设施看,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,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,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。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:

融合基础设施是新基建概念的官方定义中最具特色的内容。因其跳脱了传统信息设施的框架,能够深度应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支撑城市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。

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:

“新基建”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、迈向高质量发展、创新发展的大国重器。同时,“新基建”最受益的项目崛起就是智慧城市建设。

不难想象,“新基建”将会改变社会治理、生产制造、民生服务等各个方面,城市变得更加“聪明”,人们一直向往的智慧生活正在成为现实。简单来说,智慧城市或将成为“新基建”的终局。

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

根据国际数据公司(IDC)发布的《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》显示,至 2020 年,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支出规模预计达到 1240 亿美元,比 2019 年增长 18.9%,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 266 亿美元,位列全球第二位。

上述数据充分说明,智慧城市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。而早在 2014 年,随着国家发改委联合八个部门出台《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之后,各地都开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。

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 100%的副省级以上城市、87%的地级以上城市均已经提出了智慧城市计划,预计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。而一项数据证明,各地方委托的智慧城市中标数量逐年攀升,复合增长率超过 45%。

那么,智慧城市究竟有何升级之处?将如何改善居民生活?

以最新的智慧城市模型多伦多为例。在 2019 年 10 月获批的提案中,“智慧城市”将重新设计街道,减少汽车的使用并推广骑车、步行和共享出行的交通方式。货运系统也转入地下管道,开展更高效的运输。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将各类垃圾变废为宝,加上地热降温系统,预计将减少近 89% 的温室气体。城市中还配备大量传感器,实时检测交通拥堵、物品遗失、垃圾溢出、居民区的噪声和空气污染等级,甚至可以在建筑物数量不变的情况下,允许零售商根据居民需求调整社区内的商店的数量和经营范围。

技术赋能,高科技企业大显身手

智慧城市要得到高质量的发展,离不开“新基建”的完善。

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社会治理、民生服务和企业发展。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过程当中,需要信息化系统和智能设备的支持。而系统和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,就离不开 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支持。

所以在各地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中,具有底层技术优势的企业开始大显身手。



行业头条

Copyright © 巨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0-2015 吉ICP备10003264号-4 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IDC、ISP) 编号:B1-20150287号